苏州市人民政府二○一一年四月六日

2023-08-23 22:41 佚名
118

各市、区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管委会; 各市委、局、直属单位:

《苏州市服务外包产业新三年跨越发展规划》已经市委第115次常务委员会、市政府第6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苏州市人民政府

2011 年 4 月 6 日

苏州服务外包产业跨越式发展新三年规划

服务外包作为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国际竞争力发挥着重要作用。 符合苏州“创新产业发展”的基本要求。 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为加快我市“三区三市”建设,大力推动服务外包产业跨越式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鼓励加快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批复》要求, 《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规划》(国办函[2010]69号),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划。 规划期为2011年~2013年。

一、发展现状

(一)行业概况。

2007年,苏州工业园区被认定为全国**的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基地。 2009年,苏州被国务院批准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 昆山市、太仓市、花桥经济开发区,苏州高新区、张家港经济开发区、常熟东南经济开发区等8个开发区分别被认定为省级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基地和示范区。 近年来,我市服务外包产业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点到面、数量和质量提升的发展阶段。 一个重要的阶段。 主要体现在:

1、规模加速扩张。 全市服务外包企业数量从2007年底的412家增加到2010年的1150多家,企业数量增长近四倍; 2010年增至22.7亿美元和12.7亿美元,年均增长率分别为96.3%和133%; 通过CMM/CMMI 3级及以上的企业数量从2007年底的18家增加到2010年的79家,年均增长率分别为96.3%和133%。 增长率超过63.7%,其中5家企业通过CMMI5认证; ISO27001国际认证企业家数量从2007年底的空白上升到2010年的76家; 员工人数从2007年底的近5万人增加到2010年突破12万人,年均增长率达33.9%。

2、业态逐步优化。 全市ITO、BPO、KPO比例约为5:3:2,初步形成软件设计、动漫创意、研发设计、生物医药、金融数据处理、物流供应链管理等六大服务外包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苏州工业园区。 园区、苏州高新区、昆山市、太仓市、吴中区等重点服务外包地区,上述地区离岸实施量占全市总量的91.5%。 美国、欧洲、日本、台湾、新加坡成为我市五个主要发包来源国(地区),约占离岸执行总额的80.8%。

3、强度显着提升。 惠普、强生财务共享中心、日本富士通、Cosmos、法国凯捷、印度佩特尼电脑、台湾华硕科技、药明康德、东南东南融通、万国数据、中金数据、华道数据、方正等先后引进总部及国内外知名服务外包企业集团。 目前,共有17家世界500强企业、全球外包企业100强、国内外包龙头企业20余家在我市投资设立服务外包企业或分支机构。 新宇软件入选“2010年IAOP全球外包企业100强”之一。 新宇软件、新电信息、江苏奥索、江苏实德威、华道数据、宏智软件、雷克萨斯软件等7家企业入选“2010年度中国服务外包成长型企业”,入选企业数量位列全省**。 2.全市共有79家服务外包企业被认定为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位居全省**。

4、载体不断优化。 苏州工业园区国际科技园及中新科技城、苏州高新区科技城及创业园、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城及软件园、常熟大学科技园及太仓科技城LOFT创意产业园、国际服务外包园、吴中科技园、太湖科技创新产业园等服务外包载体已建成或正在建设中。 目前,全市服务外包专业功能载体建筑面积已达500万平方米,苏州工业园区——“****示范性服务外包产业园”和昆山花桥经济开发区——“ “中国金融BPO示范区”已初步形成。 、苏州高新区——“华东软件服务外包中心”、吴中经济开发区——“生物医药研发高地”品牌效应。 苏州工业园区、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城、常熟东南经济开发区入选“2009年度中国服务外包十佳示范园区(TOP10)”。

五、政策日趋完善。 我市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三名副市长为副组长的服务外包领导小组,并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 连续三年召开全市服务外包促进(工作)会议,对加快服务外包产业集聚、推动服务外包跨越式发展作出统筹部署。 市政府先后研究制定了《关于促进服务外包发展的若干意见》、《苏州市服务外包产业跨越式发展规划》、《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实施意见》、《苏州市支持服务外包产业跨越式发展专项扶持资金》中央金融服务外包 苏州市实施细则、《关于加快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若干意见》、《苏州市技术先进服务企业认定》等一系列促进服务外包跨越式发展的政策措施《办法(试行)》。服务外包“十二五”规划被列为全市“十二五”专项规划之一。近日,《苏州市服务外包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苏州市服务外包产业招商指南》,指导各级招商部门实现招商转型升级,切实开展服务外包产业招商活动服务外包针对服务外包的行业特点。 积极争取中央财政、省级财政服务外包扶持资金1.63亿元。

(二)存在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水平与先进地区发展态势和全市经济转型结构升级的迫切需要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差距。 主要体现在五个“不够”:

1、企业较多,但规模企业不多。 截至2010年底,在商务部服务外包系统注册的服务外包企业已达1100多家,从业人员超过12万人。 据此,每家企业平均拥有员工100人以上。 目前,从业人员100人以上的企业有300多家,从业人员500人以上的企业近70家,从业人员1000人以上的企业7家,从业人员3000人以上的企业零家。 可以看到,73%以上的企业规模在100人以下,我市企业规模普遍较小。 大连市现有员工6000人以上企业1家(东软),3000人以上企业5家(华新、IBM、简柏特、惠普)。

2、企业规模大,但龙头企业不多。 据2010年统计数据,我市离岸执行金额超过500万美元的企业有70家,执行金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企业31家,执行金额超过3000万美元的企业3家,1家企业。执行金额超过5000万美元。 。 但无锡、南京两地超过5000万美元的企业数量远高于我市。 可以看出,与南京、无锡、大连相比,我市龙头和基地企业实力相对较弱,经营规模普遍不高。

3、目标比较明确,但人才支撑不足。 根据我市服务外包“十二五”规划,未来五年,服务外包合同数和离岸执行量年均增速将保持在40%以上。 实现服务外包跨越式发展,必须依靠强大的人才支撑。 但与南京、杭州等城市相比,苏州高校资源匮乏,面临着服务外包所需的实用型、复合型人才供给不足的矛盾,特别是缺乏熟练的程序架构师、分析师等中高级人才。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 而且,快速增长的成本(房价、物价等)降低了对中高级人才的吸引力,人才流失率不断增加。 服务外包企业面临留住人才的严峻挑战。 一批优秀、技术精湛、具有特殊技能的技术骨干流向上海等一线城市的比例不断增加。

4、园区、载体众多,类型多样,但发展不平衡。 目前,我市认定的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数量位居全省前列,但载体建设和品牌建设水平存在明显差距。 一些运营商的基础设施和业务支撑服务还不够完善,与国际化、信息化、功能化、社区化的要求相比还存在差距。 一些地区仍然认为服务外包项目投资规模较小,对地方税源贡献不明显,仍需要政府大量投资和补贴。 招商重点仍然是投资规模大、产出率高、见效快的制造业项目,导致一些服务外包园区名存实亡,服务外包发展缓慢。

5、政策出台较多,但政策优势并不突出。 我市市级出台了多项鼓励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各部门也出台了相应的鼓励政策。 但与无锡、南京等地的服务外包扶持政策相比,我市在人无我有的政策上还存在不足。 特别是在鼓励服务外包龙头企业入驻方面,在吸引中高端人才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

二、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

(一)发展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动苏州经济转型升级为主线,立足苏州“三区三市”新发展”,坚持离岸服务外包与境内服务外包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创新战略、品牌战略和差异化战略,突出重点,合理布局,加快形成较为完善的服务外包区域创新体系。努力把苏州建设成为中国服务外包创新发展的先行区。 两岸服务外包产业合作发展先导区和长三角地区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先导区成为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创新的有力示范城市。

(二)主要目标。

把服务外包产业作为我市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相结合四川招商外包团队,引进一批服务外包龙头企业,培育壮大本土企业,形成服务外包企业集群。 创建特色服务外包专业园区,提升产业整体水平。 苏州以企业为主体、特色园区为载体、金融资本参与、布局合理、要素集聚的服务外包区域创新体系基本形成,为苏州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奠定重要基石。 具体目标是:

——产业提升目标。 工业规模在全国的比重基本保持稳定,发展质量显着提高。 到2013年,服务外包合同总额达到80亿美元; 离岸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额达到45亿美元; 云服务、物联网等产业取得突破。

——企业发展目标。 服务外包企业数量进一步增加。 员工1000人以上的大型服务外包企业累计达到近60家,其中员工5000人以上、年营业收入1亿美元以上的服务外包企业6家以上; 国际认证累计数量已达300个左右。

——航母建设目标。 进一步夯实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昆山花桥经济开发区等***服务外包示范区的发展基础; 结合苏州各地服务外包发展情况,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服务外包产业基地,共建成服务外包产业载体,总建筑面积近700万平方米。

——人才发展目标。 鼓励多种形式的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支持大型服务外包企业设立专门的人才培训机构,出台多项吸引高端服务外包人才的政策措施。 服务外包从业人员达到23万人以上。 到2013年,累计培养新型实用人才7万人,招收大学生就业7万人。

- 品牌建设目标。 按照国际标准要求、中国优势和苏州特色,精心打造“中国服务·苏州创新”服务外包品牌,加大推广宣传力度,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龙头企业、领军人才等各类关键资源在推动产业发展中发挥显着的品牌效应。

三、重点任务

(一)加强产业规划,推动转型升级。

一、加强服务外包产业整体协调发展。 努力提高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水平,推动服务外包从中低层次和环节向高端层次和环节转变。 对于服务外包重点领域,我们将继续重视并加大投入。 积极推动薄弱但发展潜力大的领域重点突破。 对于未来发展的热点行业,相机的发展要重点培育。

2.坚持在岸外包与离岸外包联动推进。 积极拓展离岸外包业务,紧盯欧美、日韩、港台等主要经济体承包市场,增强承接国际服务外包能力。 同时,在境内外包的基础上,充分挖掘长三角及全国制造服务外包需求,加强企业间合作,推进项目对接,努力形成境内外并重的发展格局。离岸外包。

3.加快组织实施8个服务外包产业专项。 聚焦“小巨人”工程、“战略招商”工程、“人才倍增”工程、“城市品牌”建设工程、“金融硅谷”建设工程、“两岸云”工程、创新“先行先试” “政府公共服务外包”工程,重点支持60家重点服务外包企业,引导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的契机,力争5家以上服务外包企业进入上市程序。培育一批重点服务外包企业和高端人才,在一系列重点发展领域实现突破,大幅提升我市服务外包产业核心竞争力。

(二)扩大招商引资,提升产业水平。

1.拓宽投资渠道。 坚持服务外包招商引资与制造业招商引资同步推进,及时跟踪掌握国外服务承包商动态,通过参加境内外专项招商、项目对接、研讨会、培训等方式加大宣传推介。连续三年举办服务外包主题年会,提高国内外知名度,塑造苏州服务外包品牌形象,为服务外包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在充分利用本市现有各类招商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四川招商外包团队,组建招商团队,重点瞄准欧美、日本等国家,吸引世界500强企业和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我市的服务外包中心、研发中心、共享中心等,重点引进一批龙头、标志性服务外包规模企业。 同时,瞄准国内服务外包企业百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外资与境内企业互动,构建政府推动、企业运作、市场主导、多方参与的发展模式。

三、加强招商合作。 发挥香港、台湾服务外包产业优势,加强三地服务外包产业合作,提高合同接收和交付能力,形成互利共赢。

(三)保障人才供给,完善人才体系。

1、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围绕行业形势和企业发展需求,测算和分析人才需求数量结构,进一步明确培养方向和定位。 积极引进先进的国际外包人才培养模式和资源,加大创新人才、领军人才的吸引和培养力度,全面系统地推进高层次创新人才建设,多方式、多层次满足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多种形式。

2.丰富服务外包实用人才供给。 在大学教育阶段开设服务外包产业相关课程,培养专业人才。 充分利用社会公共资源和企业技术资源,推进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和实训机构建设,鼓励校企联合培养,构建“高端引进、中端职业培训、低端职业培训”。

3.加快引进服务外包领军人才。 对引进服务外包技术创新人才、企业运营管理人才、服务外包国际化人才,给予落户、住房、创业投资、个人所得税优惠等政策,加快形成服务外包蓄水池效应人才集聚。

(四)创新载体建设,形成产业集聚。

1.合理规划服务外包园区布局。 按照建设集办公、生活、休闲、娱乐于一体的高品质服务外包集群园区要求,进一步完善各级服务外包载体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吸引大企业入园、小企业入园,充分发挥各类载体对企业发展的支撑、孵化和推动作用,为服务外包企业提供多元化服务。

2.创新服务外包园区开发建设模式。 积极与国内外先进服务外包园区开发商合作,共同建设运营专业服务外包园区,使服务外包产业园区成为集聚人才、集聚企业、特色鲜明、激发创新的重要载体。

3.加大服务外包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力度。 大力整合各类社会平台资源,进一步加强技术服务平台、人才培训平台、知识产权保护平台建设,完善苏州服务外包产业公共服务功能。

(五)加强区域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一、深化与上海服务外包产业合作。 积极对接上海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建设,主动承接上海服务外包业务,大力吸引跨国公司在上海设立研发中心、共享服务中心、后台等功能机构。 ——在苏州设立办公服务中心,进一步加强与上海的合作。 金融背景园区建设等方面合作,实现错位发展、共赢发展。

2.推动长三角地区服务外包联动发展。 加快与无锡、南京、杭州等长三角城市服务外包产业互动、互通、互助,特别是在服务外包新兴领域,大力吸引云计算、物联网相关企业入驻。周边地区在苏州设立分公司,共建协作。 建设新兴服务外包产业园。

三、加快发展服务外包对外合作新领域。 充分利用苏州台资企业聚集优势,不断扩大对台服务外包业务合作范围,加快推进两岸商务合作区建设。 以苏州工业园区转型为契机,深化与新加坡及东盟地区国家的服务外包合作。 积极拓展欧美日韩服务外包市场,提升苏州在全球服务外包市场的品牌知名度。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体系保障。

1.建立部委、省市合作机制。 加强与商务部、海关总署、发改委等国家相关部委的合作,力争把更多服务外包发展试点项目落户苏州; 加强与江苏省商务厅等省级政府相关部门的合作,争取省级扶持资金和政策支持。

2.形成服务外包长效促进机制。 进一步完善服务外包领导小组成员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苏州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建立服务外包工作会议制度,每年召开全市服务外包工作会议,加强沟通加强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完善各部门之间的协作。 对服务外包产业的重视程度,全面总结年度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水平,交流经验,表彰先进,形成长效推进机制。

3.在市(县)、区设立服务外包组织。 各市(县)、区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设立相应的服务外包促进机构,与市有关部门对接,明确各自职责,有序推动各地区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做好服务外包的指导、宣传、统计、联系工作。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1.完善金融支持政策体系。 设立服务外包发展专项引导资金,对跨国公司落户苏州的共享服务中心、全球交付中心、地区总部等功能机构以及拥有研发中心、自主外包服务品牌的企业给予资金支持,吸引更多服务外包龙头企业落户苏州。 支持本市现有服务外包企业在软件开发、研发设计、金融服务外包、生物医药、动漫创意、供应链管理等本市重点发展领域实现突破。

2.完善投融资政策体系。 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服务外包企业的支持力度,以创业投资、担保等形式支持服务外包企业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服务外包企业通过上市、发行债券等方式筹集发展资金,引导社会资本积极进入服务业外包领域。 积极推动方正国际软件、新宇软件、台达物流、奥索软件、国泰新电、远洋数据等具有上市潜力的服务外包企业加快上市步伐。

3.优化人才支持政策体系。 鼓励校企合作、校地合作等方式培养服务外包人才,加大对人才培训机构的资金支持,发布苏州市服务外包人才需求导向目录,引进领军人才、关键人才和实用型人才认定标准。 对所需人才,将在住房、落户、办公场所、创业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支持。

(三)完善统计评价机制。

1.完善服务外包统计制度。 According to the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standards of the service outsourcing industry, combined with the reality of Suzhou, improve the data collection of service outsourcing, further mobilize the enthusiasm of outsourcing enterprises to actively reflect the business conditions of enterprises, and increase the authenticity of statistical data.

2. Establish a city-wide service outsourcing information reporting system on a regular basis. Conscientiously implement the service outsourcing information reporting system of the Ministry of Commerce, further improve the service outsourcing statistical surve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other systems, and timely and accurately report the latest developments in the city's service outsourcing development to higher authorities and departments.

3. Establish city (county), district service outsourcing evaluation system. Gradually establish a complete set of identification,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systems for service outsourcing demonstration parks throughout the city, form a dynamic development pattern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service outsourcing demonstration parks, encourage service outsourcing parks to continue to innovate and develop, and play a leading and exemplary role.

(4) Optimizing the public service platform.

1. Optimize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Strengthen the access, integration and security functions of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and expand the city's fixed-line main line penetration rate, mobile phone penetration rate, cable TV penetration rate, Internet user penetration rate, household broadband access rate, 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export bandwidth and other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service indicators reached. Increase the promotion of major service outsourcing carriers and service outsourcing key enterprises to enjoy dedicated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channel services, and do a good job in ICT system integration services such as information security, safe broadband, and computer room disaster recovery.

2. Improve the public service platform. Give full play to the city's existing CMMI evaluation service professional institutions, Suzhou Software Evaluation Center, Suzhou Zhongke Integrated Circuit Design Center, SaaS Incubation Platform and other public technology service platforms and more than 70 provincial and municip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s. Service outsourcing companies provide public services in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evaluation and certification, quality assurance, testing, demonstration, verification, training, and project management.

3. Accelerat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system. Improve supporting policies related to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 protection, encourage service outsourcing enterprises to innovate independently, form independent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standardize the order of the service outsourcing market, provide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termediary services, and establish a fair, just and open market competition environment.

attachment1.Key enterprises

2.Division of work

Key enterprises

1.Xinyu Software (Suzhou Industrial Park) Co., Ltd.

2.Xindi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3.Samsung Semiconductor (China)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4.Jiangsu Osuo Software Co., Ltd.

5.Jiangsu Ocean Data Co., Ltd.

6.Suzhou WuXi AppTec New Drug Development Co., Ltd.

7.Suzhou Delta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Co., Ltd.

8.Canon (Suzhou) System Software Co., Ltd.

9.Kunshan Zhongchuang Software Engineering Co., Ltd.

10.Huadao Data Processing (Suzhou) Co., Ltd.

11.Panasonic Semiconductor (China)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12.Founder International Software Co., Ltd.

13.Suzhou Daoxi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Co., Ltd.

14.Suzhou Industrial Park Lexus Software Co., Ltd.

郑州招商团队外包_招商快车外包招商骗局_四川招商外包团队

15.Hongzhi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16.AMD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hina) Co., Ltd.

17.Capgemini Consulting (China) Co., Ltd. Kunshan Branch

18.Zhongjin Huaqiao Data System Co., Ltd.

19.Suzhou Huaguan Technology Co., Ltd.

20.Suzhou Chaowei Spati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twenty one.Ansoft (Taica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twenty two.Nike Sports (China) Co., Ltd. Logistics Center

twenty three.Jiangsu Guotai Xindian Software Co., Ltd.

twenty four.Zhangjiagang Fubao Storage Co., Ltd.

25.Suzhou Xishan Zhongke Experimental Animal Co., Ltd.

26.Jiangsu Netgod E-Commerce Technology Co., Ltd.

27.Great Universe Information Creation (Suzhou) Co., Ltd.

28.Suzhou HP Information Service Co., Ltd.

29.WebEx (China) Software Co., Ltd. Suzhou Branch

30.Sodexo (Shanghai) Management Services Co., Ltd. Suzhou Branch

31.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hina) Co., Ltd. Suzhou Branch

32.Aramark Service Industry (China) Co., Ltd. Suzhou Branch

33.ATS Mechanical Technology Service (Suzhou) Co., Ltd.

34.Exigen Information Services (Suzhou) Co., Ltd.

35.Caterpillar (Suzhou) Logistics Co., Ltd.

36.Southeast Rongto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37.Petney (Suzhou) Computer System Co., Ltd.

分工

序列号

工作任务

lead unit

Participating units

Strengthen industrial planning and promot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Municipal Bureau of Commerce

Municip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Finance Bureau, Economic and Information Commission, Education Burea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reau, Culture, Radio and New Bureau, Human Resources and Social Security Bureau, National Taxation Bureau, Local Taxation Bureau, Customs,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Bureau

Expand investment attraction and upgrade the industrial level

Municipal Bureau of Commerce

Municip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Economic and Information Commiss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reau, Culture, Radio and New Bureau

Guarantee the supply of talents and improve the talent system

Municipal Talent Office (Leading and Key Talents)

Bureau of Education (Practical Talents)

Municipal Bureau of Human Resources and Social Security, Bureau of Commerce

Innovate carrier construction and form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Municipal Bureau of Commerce

Municip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reau, Culture, Broadcasting and New Bureau, National Taxation Bureau, Local Taxation Bureau, People's Bank Central Branch

Strengthen regional cooperation and realize joint development

Municipal Bureau of Commerce

Municip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reau, Human Resources and Social Security Bureau, National Taxation Bureau, Local Taxation Bureau, People's Bank Central Branch

招商策划招商外包服务 www.zhaoshangge.cn